​​图源 / huimu(@Stage1st)

翻译 / DREAMER

本文为2019年4月27日-5月6日于东京举办的“幾原邦彦展 ~僕たちをつなげる欲望と革命の生存戦略~”场贩图录中标注“Ikuhara’s voice”部分的翻译,即几原邦彦自身对内容的评论。

文中附图部分为原册扫图,部分为根据原册图片替换的动画截图。


幼少期-学生时代

几原:当时家附近住着一位画家,还开办了绘画教室。母亲把我带去了那里,我开始学习绘画。在我人生学习的技能中,那是最开心的。那时画了静物画。我认为那是那位老师秉承的主义——他不会对学生说画的东西“错了”“要这样画”,而是实行鼓励教育的那类人。即使作为一幅画平衡不好、画得超出了范围,他也会说“这是个性”,就是这样的人。这一点很好,我认为对我的影响很大。在那之后,我学的东西全都会被人说“要这样做”,但我却无法照做。回想起来,我只在这间绘画教室中接受了“培育个性”的教育。而且,在此之前我画的所谓的画,是在涂鸦本上放肆地乱画,仅仅是涂鸦而已。但它们因为我去了教室,也能被称作是“作品”了。像是产生了“创作作品”的意识,我的意识上了一层台阶。在墙上画的涂鸦突然成为了“作品”。画的东西会被评价为“拥有个性”。我仍清晰地记得那非常有趣、非常快乐。

《少女革命Utena》

(1997年4月-12月放送)

少女漫画 × 地下戏剧

做出了公主和王子的要素融合在一起的感觉。我认为“女孩子想穿公主殿下的礼裙”这一欲望并不会是永远的。但是,把礼裙的胸口一下子撕开,会有能够武装起来的铠甲似的事物、会出现剑。是不是正有类似这种印象呢?”保持着公主的样子帅气地活跃的我!”类似这样的。

说出来好像有点羞耻,应该是“暗黑宝塚”吧。那么,“暗黑宝塚”是什么?在考虑这一点时,“暗黑”→“先锋派”……这样啊,在这里要使用“天井栈敷”式的世界啊。

Seazer的音乐是从60年代不间断地延续下来的吧。Seazer的音乐据说是很“寺山先生”的。是“将闭塞的时代从文化侧面变革了的装置”。《少革》也借用了这一点。想要表现我们的时代的闭塞感。其作为象征(icon)对我而言意义非凡。

至少能够共同战斗的关系、“你保持你原本的样子,我就非常能感受到强烈的羁绊”的关系性、有“在这之中去收获新的社群集体”的心情。作为这些的象征,不是出现了百合、中性这样的事物吗。《少革》也是,当作(这些的)入口来看我认为就非常易懂了。

剧场与TV最大的不同在于音乐。电影是与画面配合着制作音乐的。一边看着影像一边进行商讨来作曲。这个场景也是,“在第20秒转调成神秘的感觉”,类似这样。在商讨时,我姑且也会问“这样的东西能做到吗?”这样的问题。也会得到“很难”的回答。因为我这边不是音乐界的人,即使传达“在32秒19帧开始这样的音乐,到1分36秒变成别的曲子”的要求,但我并不知道在秒间转调在技术上是否可能。因为要考虑旋律的是作曲家嘛。如果说在旋律上是不可能的,就与作曲家商量那么该怎么办。讨论是把两个部分连接起来,或是制作包含有两边的印象的曲子。安希登场的部分使用了大键琴,这是经常被要求使用的乐器。

欧蒂娜车冲入城堡下方的场景音乐是《輪舞-revolution》,所以并没有在音乐要求中写太多这一段的印象。因为人声也正要开始了。D-229的「魅力而感动的」,正是最后欧蒂娜和安希喊着“赐予我让世界革命的力量!”飞出来的部分。E-20写着“蔷薇的花瓣 IN”,是指“从大朵的蔷薇花瓣出现在画面上部分开始,把看到的这一幕的瞬间作为时间节点做点什么”的指示。这里与音乐合上拍了。花瓣出现的时候,“锵!”表现出了电影的看点吧。音乐“砰!”地出现的效果。我想要做的就是这种。最后一幕天空放晴了。最终幕要用《輪舞-revolution》是从最初就决定的。高潮部分播放主题歌,果然会让人情绪高涨呢。

《回转企鹅罐》

(2011年7月-12月放送)

95年事件 × 爱

这次注意到的是说着正确的事物却要失败的人。绝对有着无法装作视而不见、只能接受正确的事物的人。有着以这样强烈的意志与世间对峙的人吧。我想他们经常会受到伤害、有很多事无法顺利做好。这一次我想不加以否定地描写这些。在这个社会上充斥着各种矛盾和不讲道理的事情。我认为,在这之中一边不知怎么就会遭到伤害、一边受到最小的社群的庇护,就是大家正在做的事。然后,偶尔有从中脱离出来,贯彻正论而身受重伤的人。这样的人,我也想带着爱怜的心情去描写他们。

关于95年发生的那件事,我们的世代几乎无话可说。不,无话可说、无话能说、还没能找到讲述它的口吻。因为我们共同背负着显而易见的罪,不自觉地。因为我们直到现在还喜欢“超能力”、“未来机器人”的故事吧?这种感性是毒。即使一点点也好,我想要试着尽可能地接近这种毒。即使会伤害到什么人也好。

现在不是正延续着个人主义的时代吗?甚至在家庭中也会被强加幸福的概念。无法理解在房间里闭门不出的孩子,就坏心地给他们起个名字叫“家里蹲”,或把“家庭应该是这样的”的概念强加给他们。只是,我走到这里,终于觉得,跨越这种想法不就好了吗?让彼此强加幸福的价值观的时代终结吧。即是说,探索“新的幸福的概念”的时代,我想就是现在吧?

通过2011年的震灾,我切身感受到了“我们所爱的事物并非永远存在的”。迄今为止一直尽是讨论着什么“赢家组、输家组”的话题,但这种东西已经够了吧……比起那些,在想到“明天可能就见不到重要的人了”的时候,总觉得珍爱的事物就会从中显现出来了。大家现在有注意到这一点吗?如果这部作品能成为参与到这一过程中的作品就好了。

《百合熊岚》

(2015年1月-3月放送)

百合 × 食人熊

能够被人说“保持你原本的样子就好”的关系是奇迹。比如说,我认为人变得凶暴的时候,是在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被作为了正义、这样一来自己将失去容身之所的时候。正是若失去了所归属的社群,人就不能活下去的感觉。所以,为了确认自己归属的社群,为了不让自己无法理解的事物成为正义,人就会变得粗暴,我是这样认为的。

从人的世界来看,因为熊会袭击人、会吃人,所以无论如何熊在人的世界中都不可能幸福。所以立场发生了逆转。抱着“去拯救、去拯救”的想法而来的银子最后会被拯救。这是我自己认为的浪漫之处。

“被找到的奇迹”是我想要做的一个主题之一。想要表现“拥有寻找的能力的人最后的选择”。不想做成“靠自我牺牲去改变了什么”。我认为相比而言,浪漫地描绘“变成了等质的事物”、“共享价值观”的作品更好。

《皿三昧》

(2019年4月-6月放送)

河童 × 音乐剧

《皿三昧》中,会明确地揭示一稀他们与僵尸实际是一样的。虽然最初把僵尸表现为不祥的、丑恶的事物,但实际上他们的存在与主角们是等价的。我们的生命和欲望,是与这些不祥同列的,而其中能够存在的生命和不能存在的生命的分隔线就变得非常重要。

现在我们不是通过手机、网络等各种工具随时随地接通在一起吗?这是一个各种情报涌入、泄漏的时代。在这样的时代中,“连结”又是怎样的事物?或者说,维持着连结的话究竟会抵达何方?我想要看到这一点。在这个时代,我们连结着,正走向何处?

我认为被称作“魑魅魍魉”、仿佛从死者的世界而来的存在,和敏感的、拥有着隐秘的欲望的人们混杂在一起很有趣。现在不是个相当混乱的时代嘛。各种各样的价值观杂乱涌入、而这些价值观又让人们动摇。“即使如此仍然想要珍视的东西就是这个吧”。想要制作能够触碰到这一点的作品。

留下评论